近两年,淄博建陶产业的转型升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,也是近两年倍受业界关注的话题。如今,淄博建陶在历经凤凰涅槃之后,大家都非常关注淄博建陶下一步如何发展,去向何方?作为当地政府,又将如何支持和保护建陶产业?
日前,淄川区委常委、副区长郭庆在第十八届中国(淄博)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,紧紧围绕淄川建陶产业转型这一话题,从三个方面做了分享。
以下为演讲实录:
淄川建陶的发展历程
淄川建陶发展历史悠久。据记载,北齐时期,淄川的寨里窑就发现了北方最早的青瓷,青瓷的发源地就在寨里,寨里窑也被国家列入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唐宋时期,出现了“磁村窑”,明朝时期出现了“昆仑窑”。
淄川建陶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:
一、改革开放前。
淄川区的龙泉镇、昆仑镇这些富产煤炭的乡镇依靠自身优势,大力发展陶瓷相关产业,主要以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为主,成为淄川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。
二、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。
这一时期,正是淄川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,也是淄川建陶由小到大、由少到多集中发展期,引进了第一批建陶生产线,这也是淄川建陶发展的分水岭,淄川建陶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。同时,日用陶瓷、工业陶瓷、艺术陶瓷也迅猛发展,淄川建材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。陶瓷交易异常活跃,淄川由此获得了“江北瓷都”这一美誉。
三、2000年至2015年。
淄川建陶产业在这一阶段达到了鼎盛时期。2007年,淄川建陶达到了最高峰,此时淄川建陶企业达到了350家,共有412条生产线,总产能达7亿平方米;也正是在这一时期,由于建陶产业盲目扩张,重复建设,淄川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凸现,尽管在这一时期对建陶企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,如布袋除尘、脱硫脱销技术的强制推行,但受淄川环境容量的影响,治理效果并不明显。在这一阶段,淄川建陶问题开始出现。
四、2015年至今。
根据淄博市委市政府安排,淄川对建陶行业进行了综合治理,由此拉开了建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。淄川区利用市场与环境倒逼等手段,对建陶行业实施了优胜劣汰。应该说,这一过程是非常痛苦的。
截至目前,园区外的淄川建陶企业有20家,拥有49条生产线,园区内现有5家企业点火投产,另外5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。从目前来看,产能控制在2亿平方米左右。这一阶段,淄博建陶由质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可以说,2017年底,是淄川建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。对于淄川建陶来讲,2016年、2017年是一个严冬,从2017年底治理完毕之后,淄川建陶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。
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,淄川建陶经历了规模扩张、淘汰转移、整合优化、精准转调四大阶段的调整,如今淄川建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。尤其是进入2018 年后,淄川建陶走上了稳定的发展时期,尤其是园区外的建陶企业,信心逐步稳定,各方面生产相对稳定。
9月6日上午,淄博陶瓷总部与中国财富陶瓷城两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协议,这也是淄川区委区政府从淄川建陶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,助推两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、全方位整合相关资源,为下一步建陶企业线下销售,推动建陶行业高质发展提供支撑。从目前看,淄川建陶实现了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。也可以说,淄川建陶最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。
当前正在开展的主要工作
淄川建陶走到了今天,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,淄川区委区政府深知建陶企业的艰辛,也深知建陶行业经准转调工作的不易,我们也将与建陶一起来面对困难和问题,全力为建陶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。
一是抓好环境优化,为建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。
从2016年我们开展建陶行业精准治理以后,淄川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3.8亿元新上各类建陶行业的新工艺、新装备,为建陶行业的达标排放打下了基础。应该说,淄川建陶提前四年完成了《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指标。
目前,园区内及园区外企业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部改用天然气生产,但也面临着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情况。从8月中旬开始,区有关部门正在商议建陶行业用气问题怎么解决。去年同期,淄川陶企每立方天然气价格最高到了6元多,这对于用气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。为此,淄博市、区两级政府主动与北京中油金鸿能源公司进行合作,争取园区内陶企生产用气为全市最低价。此外,区委区政府为园区企业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,对2018、2019年厂房租金全免,同时研究了一系列的税收支持政策,来支持园区企业的发展。
同时,为解决建陶企业关停之后村居集体收入降低问题。区委区政府也成立了建陶行业精准转调基金,完善了资金引导保障机制,按照各村居80%、50%及20%的政策,对土地租赁费连补三年,保障村集体收入。
二是抓行业创新,提升竞争力。
立足国内、放眼全球。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,尤其是与意大利、西班牙等陶瓷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,搭建“产学研”平台,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,提升产品质量。在这一方面,为了支持建陶企业自主研发,对建陶企业研发的国内新产品,按照研发经费10%的比例进行补助,每个企业最高补助额为300万元。同时为了支持企业创新,对建陶企业新上的国外先进成套设备按照投资额8%比例给予扶持,这些政策将在建陶园区新上企业予以兑现。
目前,全区拥有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家,院士工作站4家,拥有“国家名牌产品”2个、“山东省著名商标”10个、“山东省名牌产品”9个,先后获得了“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”、“山东省陶瓷产业集群”等称号。干法制粉、防静电瓷砖、粉煤灰制砖等工艺在业内受到了好评。在装备水平上,瞄准世界一流,进入园区的所有企业装备都是国内最先进的,拥有快达平、东芝等一批国际先进的3D喷墨打印机240余台,拥有萨克米、恒力泰等大吨位压机120余台,可以说,淄川建陶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三是集中精力抓好建陶创新园建设,提高产业聚集度。
2016年8月份启动的淄博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的建设,规划面积是5200亩,总投资额100亿元,一期在去年完成了48亿元的投资,建成一期1600亩的标准厂房10家。聘请上海同济大学、咸阳陶瓷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,通过PPP模式进行建设。目前,首批入园的10家企业已有5家点火投产,2018年1月26日,淄川区政府与海尔电器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海尔日日顺建陶产业园,将海尔COSMO智能制造模式引入园区,采用“平台+生态”的模式打造产业升级样板。
淄川建陶产业发展的展望
淄川建陶经过治理之后,接受了严峻考验,阵痛期过后,淄川建陶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。目前,淄川建陶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,经济社会也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。作为淄川产业转型的样板,淄川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建陶产业的发展。在2016、2017两年,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。下一步,淄川建陶将在新的起点上,向着功能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道路迈进。
一是坚持高端定位,打造高端品牌。
在品牌运作方面,淄川建陶是短板。淄川不缺好产品,但没有很好的知名企业,没有很好的知名品牌,这也是淄川建陶一个痛点,一个难点。为此,淄川建陶下一步将围绕品牌建设与海尔加大合作力度,力争通过与海尔合作把淄川建陶品牌有一个大的提升与飞跃。通过海尔建陶产业园的运行,实现产品、企业、园区强强联手,利过海尔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造淄川的建陶品牌。
二是提高行业绿色制造水平。
首先,绿色制造是发展趋势,淄川建陶通过园区建设、前期改造强行引导企业来推广先进高效治理技术与装备,同时继续推广干法制粉、陶瓷砖轻薄化、水循环利用这些技术;同时,研究制定节能、节水、节材等新标准,来强化绿色生产理念。另外,淄川将制造一套绿色发展规划,建立绿色评价标准,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建陶向绿色制造迈进。
三是全力打造好建陶产业示范园。
年初,海尔对建陶产业园作出了一个精准定位,园区将树立三个样板: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,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样板;二是打造制造端、销售端、用户端的互联网互通平台,成立物联网时代引领的样板;三是通过打造建陶产业生态圈,输出产业模式,建立平台化企业的样板。
应该说,这三个定位非常精准、非常准备。淄川建陶将依靠海尔团队,通过COSMO模式的引进,来打造这样一个智能制造的示范园区。同时,按照“一园区一基金”模式,加强园区的服务保障,推动园区智能化制造步伐。
四是树立国际视野,提升国际影响力。
8月22日,淄川区与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协会在北京成立了陶瓷分会,会长单位落户淄川。淄川区对此的基本设想是依托行业平台,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,特别是与先进建陶企业的无缝对接,引导企业树立国际眼光的先进理念,让企业坚持走出去,同时把先进技术引进来,争取利用三到五年时间,把淄川建设成现代建陶产业制造中心、一流建陶展示中心、先进建陶技术研发中心、顶尖建陶产业设计中心、知名陶瓷文化传播中心五大中心,打响“淄川建陶”地域品牌。
当前,淄川建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,并将有新作为,淄川建陶有信心、有能力将这一传统产业做优做强,重振淄川产区雄风,再创淄博建陶辉煌。